作者:嬴长曼
简介:淮阴县啊,天幕所说的路过淮阴县,应该也是那时的她想找找看韩信,结果韩信不如萧何这类人好找,只得无奈错过吧。至于莫玄素。始皇也有些想法。若论武将,他手下武将不少,但说到底,能够出兵书的武将,已经不算寻常武将了。兵书可不是简单的会打仗就能写的,它还要有足够清晰的思维和文字描述能力,就连文臣要出书,都不是易事,更别提是要写一本能流传到后世的书了。所以,无论莫玄素是否只具备写兵书的能力而不具备上战场的能力,始皇都要收下。
莫玄素?
嬴长曼眉头微动,若有所思。
这个名字是她没听过的,难道是因为她而出现的蝴蝶效应?不过既然天幕都这样说了,那么她肯定是不会放过这个人才的。
淮阴县啊,天幕所说的路过淮阴县,应该也是那时的她想找找看韩信,结果韩信不如萧何这类人好找,只得无奈错过吧。
至于莫玄素。
始皇也有些想法。
若论武将,他手下武将不少,但说到底,能够出兵书的武将,已经不算寻常武将了。
兵书可不是简单的会打仗就能写的,它还要有足够清晰的思维和文字描述能力,就连文臣要出书,都不是易事,更别提是要写一本能流传到后世的书了。
所以,无论莫玄素是否只具备写兵书的能力而不具备上战场的能力,始皇都要收下。
按照天幕所言,此时的莫玄素应该身体不怎么好,始皇当即让人去淮阴县接人,把这对传奇母子都接来,先用大的,以后再用小的。
至于为何最先去接的的是莫玄素母子,原因也简单:其他人要么是已经是秦官了,要么是反贼,要么是壮年,不急在一时,要么是女子,还未确切定下女子入朝为官的流程前,也不好去接。
可莫玄素不同。
因为身体不好,她暂时可只安心养病和写书,待其余事毕,可再为她授官。
而韩信就更好说了,年纪太小了,再厉害再是兵仙,五六岁的孩童能做什么?兵器都拿不动。
【再说回韩信。
韩信正式出现时,正二十,年轻气盛,意气风发,虽贫寒,却持宝剑游历四方。
秦史记载:淮阴侯救陛下于危难,奋不顾身,陛下感激,收为近卫。
这是秦史记载的,而野史记载多与此不同:韩信那时候因为穷,就跟着淮阴县附近的小混混们混,遇着一看就衣着不俗的秦二一行人,聪明眼尖的韩信悄悄退出混混队伍,在那群傻乎乎的混混围住秦二一行人时,再出来救人,结果秦二的护卫各个武力高强,先韩信一步把混混们打倒,送去了县衙。
韩信见着不对劲,连忙想跑,被秦二叫人拦下。
秦二笑问他:我看你个高、手脚全,为什么不去寻一些正经事做?
韩信回:做商贩?家里无本钱,做苦工?不稀罕那一两铜板。至于其他,无人推荐,什么也做不成。
是的,秦初,主要以推荐、保举制为主,无论是入朝为官还是入军队,基本都要有人推荐,就相当于是有个担保人才行。当然,这里的入军队不是指小兵,而是指有正式品阶的军官。除却此外,便是还会召一些有出名才能的人才。
而韩信都不是。
他身为韩国贵族后裔,甚至连入秦军当小兵的资格都没有。
可偏偏韩信做梦都想当个大将军。
或许是因为觉得秦二亲和,也或许是觉得自己后面也会被关进县衙吃几个月牢饭,他坦然说出了自己的抱负、那在外人看来,几乎是异想天开的想法:他要当大将军,名震四海,流芳青史的大将军!
可韩信面前坐着的是秦二,并非其他外人。
秦二并未嘲笑他不自量力,也并未随意恭维应和,而是问道:那你有何本事,能够名震四海、流芳青史?大秦名将无数,各个都想如此,可真正流芳千古的,却是少数。
确实,大秦就如秦二所说的般,不仅是始皇和秦二时期名将辈出,整个大秦都武德充沛,被后世戏称为勇秦。
而韩信是如何回答的秦二呢?
他道:因为我是韩信,所以我可以。
不得不说,野史虽然野,但却编得很符合韩信的性格:胆力过人、狂妄自大。】
此时的韩信,刚满五岁,在莫玄素的教导下,年幼便聪慧过人的他已经开始认字,虽然大半听懂了天上那东西说的话,但依旧有些懵懂和疑惑。
“阿母,那个韩信,是信么?”懵懂,但已经隐隐开始有几分自傲的小韩信问着母亲莫玄素。
与小韩信的懵懂不同,莫玄素从天幕说起她的名字起,便意识到了天幕所言是她们母子。
世上不会只有一个莫玄素,却只会有一个父爱棋,夫为韩国贵族,子为韩信,会编写兵书的莫玄素。
莫玄素看向书案上自己撑着病体才写了几节的书册,一时竟觉有几分热泪盈眶。
女人又何妨,女人也会有一时想着名留后世,这不是男人的专属。
哪怕她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流芳百世,只是为着那一腔慈母心,可当后世人如此称赞自己时,莫玄素心中还是激荡着一种莫名的情绪。
天幕说的是她,是莫玄素,不是韩母,不是某某的夫人,也不是某某的女儿。
单单只是她莫玄素
原来她丈夫、父亲都做不到的事,她却可以做到。
此时的莫玄素少见的没有立刻去解答儿子的疑问,天幕已经不再讲她的事情了,莫玄素便低头看着竹册上自己亲手刻下的一字一句。
她想,她要继续写,要再写得再好一些、更好一些。
这一次,她要让她的名字,从一开始就与《莫氏兵法》连在一起,要让后世人也记得她,如同记得她的儿子韩信一般记得她。